|
本人在汽车零部件行业干了15年了,大学一毕业就进入这个行业,不巧的是主要客户就是国内自主品牌和北美的客户,对国内自主品牌还是有一定的体会;
现在谈谈本人的体会;
首先是奇瑞,奇瑞最大的优势是研发与工艺体系,包括研发技术及完整的技术流程,试验与验证流程,工艺规划与实施等(讲的不是很系统,请谅解),国内到现在也只有奇瑞开始真正的正向开发,其他家都是嘴上的,水军不要来吵了,这是唯一,不然拿出相应的流程及相关的证据(包括可行性线图,布置图,不同阶段的2D,3D等相关资料,CAE分析图,底盘动力分析等等),
奇瑞的CAE在国内很是数一数二的,奇瑞和泛亚的CAE应该是国内两强,很简单,只有正向开发才会大精力投入CAE,改造车型哪需要这么好的CAE能力,CAE需要大量的验证,这就是奇瑞接着大量投入试验设备的一个原因之一,没有试验验证的CAE就是空中楼阁了;
奇瑞的优势在技术,劣势在市场的思路,奇瑞很多车开发开始时都没有规划市场在哪里,目标客户群在哪里;另外一个很大的劣势是生产系统,原来员工工资低,大部分员工流动性大,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大堆,质量在在国内属于一般;
令人欣慰的是,奇瑞已经在开始变了,当然市场已经给奇瑞很大的教训了,我反而认为这是很好的事情,没有市场的教训奇瑞不会痛到心里,不会这样狠下心改变;
几个很好的改变:大幅提供工人工资,真正的在提高质量(很有体会的一个事情,一个哥们供事的工厂给奇瑞配套底盘结构件,原先按照以前估计一个月的试装工作结果干了6个月还不止,奇瑞对试装前的零件审核及总成的审核完全不一样了,给我的震动很大,就这个事我认定奇瑞是真正在提高质量,而不是在喊口号;其二,奇瑞科技很多内部公司卖掉或出让大股东地位。。。);砍掉很多车型不用讲了,大家都知道;内部管理人员大调整等;最重要的一点,奇瑞开始有市场的思路了,知道目标客户群需要这么样的车了,开始转变了;
还有差点忘了,奇瑞的发动机,变速箱国内其他自主品牌至少差5年以上的差距,吉利也不例外,长城只有改了少量的几款还好,这是改的(关键靠外力)(不用讲的太明白了);
奇瑞技术好不好,就看奇瑞出去的人在其他公司技术部门的地位就知道了,哪家想干自主品牌的厂家要技术人员就到奇瑞来挖,这里出了很多典故;众泰,人称小奇瑞;北汽,广汽等;
奇瑞的优势很劣势很明显;
现在讲讲其他自主品牌,个人认为长城在质量控制和生产系统确实有一套,这跟老板的思路和长城所在地域有关系,确实魏老板很重视质量也有关系,也跟现在长城关键件都是自己干的有关系,但这也是长城今后最大隐患,现在小好控制,慢慢的尾大不掉,今后就是奇瑞科技的今天状态,可能好一点,毕竟是私人企业,但是私人企业风气一旦坏掉,比国企恐怖十倍以上;长城真心没啥好技术,就一个:改造日本市场有国内市场没有的畅销车H6除外,长城技术中心是与同捷共建的,原来去了很多海归,干了几年都被搞走了,为啥,个人看法短期未出成果,还有这也是私人企业的宿命,绚丽车型就是例子;长城很多技术标准都还是使用微车的标准,不过长城车子的一致性比2011年前奇瑞强,2012年以后需要这两个竞争;
长城最大的风险就是规模发展大,现在小,各种措施都可以搞,老板可以一竿子到底(真实事件:一兄弟在长城子公司,一个新零件的规划魏老板亲自开会审核,这个零件在整车上算不上重要零件),个人看法长城规模现在慢慢上来后就会大问题出来,还有长城质量并没有超出自主品牌一大截,只有好一点点,长城车出的问题也也很多很大,只不过网络工作做得好,想H6的机油泵等问题我这个隔行业的人都知道召回了,还有随着长城销售的上升,口碑自然下降,这个规律在自主品牌这两年谁都不可避免,你网络工作再好也封不了,到那时长城的危机会一起出来,这时候的长城就像这两年的奇瑞,质量上不来,车子没特点,口碑下来,尾大不掉等问题就一起出来,希望长城高层已经未雨绸缪,早转型;今天的长城就是昨天的奇瑞,昨天的奇瑞市场口碑也不差,结果领带飘飘然就落到今天的状态,长城的领带现在何尝不是飘飘然了,高调公布高利润等,H6之后还有RV4为原型的SUV车型,奔驰GLK为原型的车型,汉兰达为原型的车型,还有我未知的车型,这么多车型能干得好吗,特别是干奔驰的车型在现阶段简直就是找死,现阶段国内远没达到能干奔驰宝马车型的水准,人家百年的技术底蕴不是说着玩的,这话还不是我讲的,是英国著名的技术公司资深人员当着我一个好哥们将的;
长城的水军不要喷我了,我不是希望长城出事情,我说的是事实及本人对这个行业的观察得出的结论,我希望国内自主品牌整合都能好好的征服全世界;
后续叙叙吉利,长安等
该贴已经同步到 goodluck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