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
实现第二层技术
|
|
1.10
|
实现生成树(STP)
|
|
|
(a)802.1d
|
|
|
(b)802.1w
|
|
|
(c)801.1s
|
|
|
(d)环路防护
|
|
|
(e)根防护
|
|
|
(g)风暴控制
|
|
|
(f)网桥协议数据单元(BPDU)防护
|
|
|
(h)单播泛洪
|
|
|
(i)端口角色、故障传播以及环路防护操作
|
|
1.20
|
实现VLAN和VLAN中继协议(VTP)
|
|
1.30
|
实现中级和中级协议、以太信道和负载平衡
|
|
1.40
|
实现以太网技术
|
|
|
(a)速度和全双工
|
|
|
(b)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
|
|
|
(c)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PPPoE)
|
|
1.50
|
实现交换端口分析器(SPAN)、远程交换端口分析器(RSPAN)和流量控制
|
|
1.60
|
实现帧中继
|
|
|
(a)本地管理接口(LMI)
|
|
|
(b)流量整形
|
|
|
(c)全网型
|
|
|
(d)集中星型
|
|
|
(e)丢弃允许(DE)
|
|
1.70
|
实现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和PPP
|
|
2.00
|
实现IPv4
|
|
2.10
|
实现IPv4寻址、子网划分和可编程子网掩码(VLSM)
|
|
2.20
|
实现IPv4隧道和通用路由封装(GRE)
|
|
2.30
|
实现IPv4 RIPv2
|
|
2.40
|
实现IPv4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
|
|
|
(a)标准OSPF区域
|
|
|
(b) 末节区域
|
|
|
(c)完全末节区域
|
|
|
(d)次末节区域
|
|
|
(e)完全次末节区域
|
|
|
(f)链路状态广播(LSA)类型
|
|
|
(g)点对点网络和多路接入网络的邻接
|
|
|
(h)OSPF平滑重启
|
|
2.50
|
实现IPv4增强网关内部路由协议(EIGRP)
|
|
|
(a)最佳路径
|
|
|
(b)无环路径
|
|
|
(c)备用无环路径可用和不可用时的EIGRP操作
|
|
|
(d)EIGRP查询
|
|
|
(e)手动汇总和自动汇总
|
|
|
(f)EIGRP末节
|
|
2.60
|
实现IPv4边界网关协议(BGP)
|
|
|
(a)下一跳
|
|
|
(b)同级
|
|
|
(c)内部边界网关协议(IBGP)和外部边界网关协议(EBGP)
|
|
2.70
|
实现策略路由
|
|
2.80
|
实现性能路由(PfR)和思科优化边界路由(OER)
|
|
2.90
|
实现过滤、路由再分配、汇总、同步、属性和其他高级功能
|
|
3.00
|
实现IPv6
|
|
3.10
|
实现IPv6寻址和不同地址类型
|
|
3.20
|
实现IPv6邻居发现
|
|
3.30
|
实现基本IPv6功能协议
|
|
3.40
|
实现隧道技术
|
|
3.50
|
实现OSPFv3
|
|
3.60
|
实现EIGRPv6
|
|
3.70
|
实现过滤和路由再分配
|
|
4.00
|
实现MPLS第三层VPN
|
|
4.10
|
实现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
|
|
4.20
|
实现运营商边缘(PE)、运营商(P)和客户边缘(CE)路由器上的第三层虚拟专用网络(VPN)
|
|
4.30
|
实现虚拟路由转发(VRF)及多VRF客户边缘(VRF-Lite)
|
|
5.00
|
实现IP组播
|
|
5.10
|
实现协议无关组播(PIM)稀疏模式
|
|
5.20
|
实现组播源发现协议(MSDP)
|
|
5.30
|
实现域间组播路由
|
|
5.40
|
实现PIM 自动汇聚点(Auto-RP),单播汇聚点(RP)和自举路由器(BSR)
|
|
5.50
|
实现组播工具、功能和特定源组播
|
|
5.60
|
实现IPv6组播、PIM和相关组播协议,如组播侦听者发现(MLD)
|
|
6.00
|
实现网络安全
|
|
6.01
|
实现访问控制列表
|
|
6.02
|
实现基于区域的防火墙
|
|
6.03
|
实现单播逆向转发(uRPF)
|
|
6.04
|
实现IP源防护
|
|
6.05
|
实现认证、授权及记账(AAA)(配置AAA服务器不需要,只需要配置客户端(IOS))
|
|
6.06
|
实现控制平面管制(CoPP)
|
|
6.07
|
实现思科IOS防火墙
|
|
6.08
|
实现思科IOS入侵防护系统(IPS)
|
|
6.09
|
实现防护壳(SSH)
|
|
6.10
|
实现802.1x
|
|
6.11
|
实现NAT
|
|
6.12
|
实现路由协议认证
|
|
6.13
|
实现设备接入控制
|
|
6.14
|
实现安全功能
|
|
7.00
|
实现网络服务
|
|
7.10
|
实现热备份路由器协议(HSRP)
|
|
7.20
|
实现网关负载平衡协议(GLBP)
|
|
7.30
|
实现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VRRP)
|
|
7.40
|
实现网络时间协议(NTP)
|
|
7.50
|
实现DHCP
|
|
7.60
|
实现网页缓存通信协议(WCCP)
|
|
8.00
|
实现服务质量(QoS)
|
|
8.10
|
实现模块化QoS CLI(MQC)
|
|
|
(a)基于网络的应用程序识别(NBAR)
|
|
|
(b)加权公平队列(CBWFQ),修改的差额轮询(MDRR)和低延迟队列(LLQ)
|
|
|
(c)分类
|
|
|
(d)管制
|
|
|
(e)整形
|
|
|
(f)标记
|
|
|
(g)加权随机早期检测(WRED)和随机早期检测(RED)
|
|
|
(h)压缩
|
|
8.20
|
实现第二层QoS:加权轮询(WRR),整形轮询(SRR)和管制
|
|
8.30
|
为帧中继实现链路分段和交织(LFI)
|
|
8.40
|
实现通用流量整形
|
|
8.50
|
实现资源预留协议(RSVP)
|
|
8.60
|
实现思科自动QoS
|
|
9.00
|
网络排错
|
|
9.10
|
复杂第二层网络问题排错
|
|
9.20
|
复杂第三层网络问题排错
|
|
9.30
|
根据应用程序问题对网络排错
|
|
9.40
|
网络服务排错
|
|
9.50
|
网络安全排错
|
|
10.00
|
网络优化
|
|
10.01
|
实现系统日志和本地登录
|
|
10.02
|
实现IP服务级别协议(SLA)
|
|
10.03
|
实现NetFlow
|
|
10.04
|
实现SPAN、RSPAN和路由器IP流量输出(RITE)
|
|
10.05
|
实现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
|
10.06
|
实现思科IOS嵌入式事件管理器(EEM)
|
|
10.07
|
实现远程监控(RMON)
|
|
10.08
|
实现FTP
|
|
10.09
|
实现TFTP
|
|
10.10
|
在路由器上实现TFTP服务器
|
|
10.11
|
实现安全复制协议(SCP)
|
|
10.12
|
实现HTTP和HTTPS
|
|
10.13
|
实现Telne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