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网络强国的关键是升级汉字楷体系统 中国目前所使用的一切电脑和手机通讯设备自动工控设备等等,其人机信息交换代码,都是英文的,中国的汉字信息,都是挂接在英文信息系统上的,即只有通过英文代码的转换才能使用汉字。这样,汉字信息就成为英文的附庸。40年来,为什么中国不能创建出独立自主的汉字电脑信息产业呢?
根本的原因是,目前中国正在使用“汉字楷体系统”,在字的结构上,没有规律性;在元件的规格上,没有标准性;在组字方式上,没有规范性。所以,汉字楷体系统的基本的构字元件,就不能作为电脑的“代码”。这样,中国在汉字楷体系统的前提下,要想创建以汉字构字元件为“人机信息交换代码”的电脑,就不可能了。 目前汉字在英文代码的电脑上的处理方式是利用英文指令,从汉字库里调取整体汉字的,不是用组字元件组建汉字的。因此,就带来如下的问题: 1、 不能建立中国独立自主的汉字代码的纯汉字信息系统,因此无法摆脱美国的肆意监控和破坏。这样,中国就陷入了美国的电脑的“网络陷阱”,成了美国的“网中之鱼”。 2、 必须带上庞大的汉字库,字库里没有的字就无法使用了。 3、 不论使用什么“输入法”,都不可不免地出现同码字,影响用字的速度和准确性。 4、 中国的大多数的不会英语的普通民众,不会利用电脑的根本功能----帮助人脑完成人脑很难承受的任务----用汉字编制自己所需要的电脑程序。仅能勉强使用电脑的一个附带功能----汉字的输入输出。 一些信息产业方面的专家,看到了汉字楷体在电脑上的使用现状和问题。他们说:语言文字界与信息技术界,不能成为两条道上跑的车。在信息化普及的今天,希望汉字在这个过程中要与时俱进,要科学改革和演化,要站在信息社会发展和国际化的视角看待汉字改革的问题。 中国要创建“独立自主的纯汉字信息的电脑产业体系”,彻底摆脱美国电脑英文电脑体系的控制,就必须把目前的楷体系统升级更新成继承了楷体汉字系统的一切优点,克服了楷体系统的一切缺点,具有“规律性、标准性和规范性”,同汉语一样易学;能与“汉字楷体系统”实现“无缝转换”----没有转换时间缝隙、没有转换经济成本、没有转换时的新、旧文化断层的“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 现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们,4个小时就能学会读写这种新体汉字,全国人民,不用3个月就能普遍学会这种新体汉字。 中国能用“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的79个基本的组字元件,建立起“中文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再以这79个“标准代码”为基础,制造出电脑芯片。这样,就可以用这79个“标准代码”,编制出各类新体汉字的电脑程序-----电脑操作系统、编程工具以及其他各种应用程序,等等。 由此,中国能够建立起“独立自主的纯汉字的电脑信息产业体系”,自然就能够建立起覆盖全球的电脑网络体系。中国独立自主的纯汉字信息系统网,在信息含量上、信息传输上、信息操作上、抗病毒侵入上、对电脑硬件的要求上、都优于英文信息系统网,将比美国的“因特网”更优越更强大。 由此,就能完全彻底地打破了美国垄断电脑信息的霸权,也避免了今天这样的每年亿万计的购买外国电脑信息专利和设备的费用,更能为中国每年创造千万亿元的财富。 这样,就使中国真正地完全地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中国在“第五领域”里,真正筑起了“长城”,并切在中文信息世界网路上,取得了主权。 令人们十分遗憾的是,今天绝大多数的中国所谓的“电脑专家”和“语言文字专家”们,各自囿于自己的小天地里,过着“井底之蛙”的很自满的生活,两者一直是互不来往。所以,“电脑与汉字的关系问题”,就一直没有被中国的“电脑专家”们或“语言文字专家”们重视和研究过。他们根本不认识,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中国的汉字与中国的电脑之间的“互相依赖”关系。他们都不承认把“汉字楷体系统”升级为“意、 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是中国创建独立自主的电脑产业的“关键”。 建立新体汉字信息系统的方法如下:
作者: 山东临沂 孙振坡 1998.3.6 (初稿),2016.5.10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