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
分布式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一、RIP概述
1.RIP被定义为距离矢量路由协议,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根本特征就是它们之间所交换的是路由信息。
2.RIP用两种分组传输信息,更新(UNPDATES)和请求(REQUESTS)。每个有RIP 功能的路由器默认情况下每隔30秒利用UDP 520端口向与它直连的邻居路由器广播(RIP v1 255.255.255.255)或组播(RIP v2 224.0.0.9)路由更新。更新信息反映了该路由器所有的路由选择信息数据库。请求信息用于寻找网络上能发出RIP报文的其他设备。需要注意的是,RIPv1通告的路由更新不会携带掩码信息,而RIPv2通告的路由更新则会携带掩码信息。
3.RIP v1使用广播发送更新,将使得广播域中所有设备(包括PC和服务器)都必须处理接收到的更新分组。它们检查第2层分组和校验和,并将其沿协议栈向上传递给IP,IP又将分组向上传递给UDP,UDP将检查RIP端口520是否可用,在大多数的PC以及服务器上,并没有使用这个端口的进程,因此这个更新分组才被丢弃。
4.RIP v2使用组播来发送更新分组,而IP组播有对应的MAC组播地址,能够在MAC层区分组播和广播的设备读取了第2层帧的帧头部分就可以确定目标MAC地址是不是针对它们的。这样,它们将在接口级丢弃这些分组,从而避免了这些分组过多的占用CPU和内存资源。而那些,在第2层无法区分组播与广播的设备,起码在IP层会丢弃RIP更新分组,而不会将它们传递给UDP,因为这些设备不使用组播224.0.0.9这个地址。
二、RIP的4个“定时器”
1.路由更新定时器:用于设置定期路由更新的时间间隔(默认时间为30秒),在这个时间间隔里,路由器发送一个自己路由表的完整拷贝到所有相邻的路由器。
2.路由失效定时器:用于决定一个时间长度,即路由器在认定一条路由成为无效路由之前所需要等待的时间(180秒),每次收到同一条路由的更新信息都会将该计时器复位。如果路由器在这个时间(180秒)内没有收到关于某个指定路由器的任何更新消息,它将认为这个路由失效。当这一情况发生时,这台路由器将会给它所有的邻居发送一个更新消息,以通告这个路由已经无效。
3.保持失效定时器:用于设置路由信息被抑制的时间数量。当收到某个路由为不可达的更新数据包时,路由器将会进入保持失效状态。这个状态将会一直持续到一个带有更好度量的更新数据包被接收到或者这个保持失效定时器到期。默认时,取值为180秒。
4.路由刷新定时器:用于设置某个路由成为无效路由并将它从路由表中删除的时间间隔(240秒)。在将它从表中删除前路由器会通告它的邻居这个路由即将消亡。需要注意的是,路由刷新计时器跟路由失效计时器同时被开启,他们同时被用于将失效的路由信息删除前的计时。
注:在触发更新中,更新的路由信息需要1到5秒的随机延时后才被发出,这里也需要一个计时器。
三、保持失效期的工作原理
(拓扑结构为:R1连接R2、R2连接R3、R3路由表内存有到达网络X为5跳的路由表项):
1.当R3到达网络X的5跳路由因为某种原因变成了7跳时,R2并不会立即学习这个7跳的路由更新,而是启动保持更新计时器等待180秒(默认),在这180秒内R2仍然认为到达网路X的条数是通过R3且跳数为“5”。
2.在保持更新计时器工作期间,若从R1方向传来一个路由更新说到达网络X的跳数比5跳小(假设是3跳),那么R2将立即采纳该路由更新,而不会等待保持更新计时器的到期。
3.当保持更新计时器到期,从R3方向发来的关于到达网络X的路由更新的跳数仍为“7跳”,则这个路由更新将被R2采纳。
思科知识点汇总贴
http://bbs.hh010.com/thread-529979-1-1.html
(出处: 鸿鹄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