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language 语言切换
查看: 125|回复: 1
收起左侧

HCIE-AI捷报 | 以实力破局,拒绝 “ 纸IE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武汉誉天小吴 于 2025-5-7 16:10 编辑

在追求知识与成长的道路上,每一次挑战都是自我蜕变的契机。于我而言,备战HCIE-AI考试的这段历程,便是一场充满汗水与坚持的修行。5月1日晚,当看到大模型HCIE考试以B分顺利通过的成绩单时,内心的喜悦与感慨如潮水般涌来。这份成绩不仅是对我努力的肯定,更是我在技术领域不断前行的有力见证。在此,我由衷感激华为老师在节假日的辛勤付出,也庆幸自己在备考途中结识了誉天这个优秀的学习平台以及两位良师益友。
微信图片_20250507161012.jpg


结缘誉天
我一直在算法领域深耕,前几年,不少公司纷纷缩减算法岗位,我的职业发展似乎遇到了瓶颈。

2022年,大模型的出现让整个行业焕然一新,知识体系亟待重塑。大模型发展迅猛,尤其是Deepseek R1的问世,大大降低了大模型的使用成本,让普通从业者也有机会深入探索。当时,GPU受到国外封锁,我便将目光投向国内的GPU发展,华为昇腾系列脱颖而出,像910B、910C,甚至未来的910D,在Deepseek R1发布后,成为国内应用最广泛的计算卡。

2024年,我开始关注华为的大模型认证体系,从HCIA到HCIE,每一次认证发布我都密切关注。HCIE认证推出后,我立刻投入到学习和备考中。

然而,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我遇到了难题:由于无法获取实验机器,实践难以开展;官方教材虽然有1000页之多,但内容较为精简,仅靠教材学习远远不够。于是,我开始寻找相关培训机构。

试听了几家机构的课程后,誉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技术能力的提升需要穿透表层认知——在誉天,你会通过论文精读和代码复现,亲手拆解技术的本质。大家要是感兴趣,可以去B站看看誉天发布的部分课程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gUVYWEAs/,内容非常丰富。我深知只靠背PPT拿到证书,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必然会束手无策,这样的纸IE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最终我还是选择报名誉天的培训班。

快乐学习之旅

在誉天的日常学习过程非常愉快。安老师的课程别具一格,知识点标注详细精准,原创教材通俗易懂且独具匠心,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更是让课堂氛围轻松活跃。有时候,课堂上的一些知识点我没能当场理解透彻,但课后总有一种无形的动力驱使我反复聆听课程、不断练习巩固。

安老师专业能力超强,常常在课堂上手撕论文和代码,transformer、Llama等模型对他来说不在话下。

像FlashAttention这种涉及复杂数学原理的内容,他能花6个多小时详细推导讲解;模型微调中lora的部分,他更是用了9个小时深入剖析。DeepSeek的讲解更是长达24小时,从论文理论到代码实践,代码与论文相互印证,就怕大家听不懂。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今天必须给你讲通透了,city 不 city,通透不通透”。

原本课程规划是300个小时,但到现在早已超出了这个时长,课程还在持续更新扩充。老师们一心只想让大家真正掌握大模型知识,而不只是为了通过考试拿证,拿证只是学习的一个 “副产品”。

全力备战考试

年后,虽然课程还未全部结束,但实验机器环境已经准备就绪,我便开始着手备考实验部分。毕竟我们学习的目标可不只是应付考试。

这个阶段,刘承明老师发挥了重要作用。刘老师能力出众、技术精湛,讲解实验时细致入微,还对实验流程做了很多优化,让我们能更高效地完成实验。

刚开始,机器的预约时间是8点到24点,可我平时工作太忙,只有24点之后才有时间做实验。我向安老师申请能否开放0点到3点的机器使用权限,安老师非常体贴地答应了。就这样,我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 “深夜实验之旅”,每天0点到3点在实验室钻研,偶尔也会休息一下。后来我发现,还有几个小伙伴和我一样在深夜爆肝。

实验过程并不轻松,官方文档有些地方晦涩难懂,但经过老师解读后就容易理解多了。我把官方文档和老师的讲解资料结合起来学习,将关键命令单独整理出来,加深对实验逻辑的记忆。遇到问题时,我倒也不慌张,毕竟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更多,解决的问题多了,考试自然也就更顺利。我把所有的实验都完整地跑了一遍。

考试前,安老师开放了多卡实验环境,我抓紧时间将剩下的多卡实验快速完成,随后便准备预约考试。由于工作日我无法参加考试,所以只能选择4月27日周日这天。结果到了考试那周我才发现,周日居然要上班,但我心想,这考试我势在必行,8000元的考试费可不能白花!

考试当天

4月27日,终于迎来了考试。考试前一晚,我还在整理复习实验命令,但心里并没有特别紧张。12点到凌晨2点,我又把单卡训练和多卡lora实验快速回顾了一遍,然后就休息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便赶往杭州考场。一路上,脑子里全是刘老师说的“进去赶紧找吃的”这句话。到了考场,我看到了几个一起考试的考生,交流后发现,他们大多考的是数通、云计算方向,只有两个考Gauss的,而考AI的就我一个。他们得知我考AI后,都投来了钦佩的目光。我向他们打听考场哪里有吃的,他们说进入考场开始考试后才有,看他们熟练的样子,应该是经常来考试,相比之下,我这个“新手”就略显青涩了。

很快考试开始了,考场发了一张纸,上面写着新截屏工具的使用方法,监考老师也现场详细解说了一遍,我觉得并不难,毕竟是第一次考,就边考边熟悉吧。开考前,我去拿了不少吃的和喝的,考场的小伙伴们都很友好,没人和我抢,我还吃了好几块士力架。

考试开始后,我快速浏览了一遍题目,发现实验题都是平时练得很熟的类型,就是论述题有些没见过。于是,我决定先从实验题入手。考试用的机器运行速度很快,实验进展还算顺利。我原本计划上午集中完成推理部分,下午再做训练。推理阶段,baichuan和internlm模型都顺利完成,可到了sora模型,问题来了。题目要求完成一张图片,我本以为轻松就能搞定,结果sora模型一开始就报错,好不容易解决了报错,生成的图片却模糊得不成样子,比马赛克还糊。我开始怀疑各种参数设置有问题,就这样一直折腾到中场休息,图片还是不行。

中场休息时,我吃了考场提供的“8000元套餐”(大家调侃的说法),但满脑子想的还是sora模型的问题。下午考试开始后,我决定先做训练部分,以免在sora模型上浪费太多时间。训练过程还算顺利,一个多小时就全部完成了。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截屏软件突然不响应了,监考老师发现后及时过来解决,还额外给我加了15分钟考试时间。其实我觉得不加时也能做完,最后我提前2小时就完成了大部分内容。

剩下的时间,我一边写论述题,一边继续调试sora模型的参数。除了DDPM、SDPM等采样方法没试,其他能想到的方法都试了个遍。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突然跑出一张色彩鲜艳的图片。我估算了一下时间,觉得16张图片应该都能跑完,就没停下来,趁着这个时间继续写论述题。最后,16张图片全部生成完成并提交。
接着,我专心打磨论述题,期间还仔细检查了两遍截图,发现并纠正了一些小失误。下午4点,我完成了所有考试内容,率先走出了考场。估计监考老师看到我提前这么久交卷,心想刚刚给我加的15分钟有点多余了。
AI_副本.jpg


写在最后

我觉得自己在考场上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整个考试过程让我感觉很充实,算是一次不错的考试体验。考完后,我觉得五一前出成绩的可能性不大,就打算耐心等待。后来有同学陆续查到了成绩,并且顺利通过。没想到,五一当天我也收到了通过考试的成绩单。不过,现在我脑子里还惦记着安老师那还没讲完的超长课程,要是DeepSeek再出个R2,这课程估计又得延长了,哈哈!

HCIE-AI认证不是终点,而是探索大模型时代的起点。若你志在成为“能实战、敢创新”的AI工程师,而非“纸上谈兵”的应试者,誉天AI课程值得你选择。

正如安老师所言——通透,才是技术人的尊严。


推荐朋友学习有福利.jpg

扫码获取课程大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论坛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itemap|鸿鹄论坛 ( 京ICP备14027439号 )  

GMT+8, 2025-5-9 15:58 , Processed in 0.118376 second(s), 2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5 HH010.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