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项 | |
地址信息的携带 | OSPFv3仅在更新报文的LSA中携带地址信息。 |
协议的运行机制 | OSPFv3运行在IPv6协议上,IPv6是基于链路而不是网段的。 这样,在配置OSPFv3时,不需要考虑是否配置在同一网段,只要在同一链路,就可以不配置IPv6全局地址而直接建立联系。 |
IP地址的意义 | OSPFv3上移除了IP地址的意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拓扑与地址分离”。OSPFv3可以不依赖IPv6全局地址的配置来计算出OSPFv3的拓扑结构。IPv6全局地址仅用于Vlink接口及报文的转发。 |
报文及LSA格式 | OSPFv3报文不包含IP地址。 OSPFv3的Router LSA和Network LSA里不包含IP地址。IP地址部分由新增的两类LSA(Link LSA和Intra Area Prefix LSA)宣告。 OSPFv3的Router ID、Area ID和LSA Link State ID不再表示IP地址,但仍保留IPv4地址格式。 广播、NBMA(Non Broadcast Multiple Access)及P2MP(Point-to-Multipoint)网络中,邻居不再由IP地址标识,只由Router ID标识。
|
LSA的泛洪范围 | OSPFv3在LSA报文头的LSA Type里,添加LSA的泛洪范围,这使得OSPFv3设备更加灵活,可以处理不能识别类型的LSA: 例如,DeviceA和DeviceB都可识别某类LSA,它们之间通过DeviceC连接,但DeviceC不识别该类LSA。这样,当DeviceA泛洪此类LSA时,DeviceC虽然不识别,但还是可以泛洪给DeviceB,B收到后继续处理。 如果运行的是OSPF协议,只会丢弃不能识别的报文,DeviceB则不能收到此类LSA。 |
多实例 | OSPFv3支持一个链路上多个实例。一个OSPFv2物理接口,只能和一个实例绑定。但一个OSPFv3物理接口,可以和多个实例绑定,并用不同的Instance ID区分。这些运行在同一条物理链路上的多个OSPFv3实例,分别与链路对端设备建立邻居及发送报文,且互不干扰。这样可以充分共享同一链路资源。 |
链路本地地址 | OSPFv3利用IPv6链路本地地址。IPv6使用链路本地(Link-local)地址在同一链路上发现邻居及自动配置等。运行IPv6的设备不转发目的地址为链路本地地址的IPv6报文,此类报文只在同一链路有效。链路本地单播地址从FE80/10开始。 OSPFv3是运行在IPv6上的路由协议,同样使用链路本地地址来维持邻居,同步LSA数据库。除Vlink外的所有OSPFv3接口都使用链路本地地址作为源地址及下一跳来发送OSPFv3报文。 这样的好处是:
|
新增LSA | OSPFv3新增两种LSA:
|
邻居标识 | OSPF在广播网,NBMA及P2MP网络中是通过IPv4接口地址来标识的。OSPFv3只通过Router ID来标识邻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