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 FPM基本原理功能简介IP FPM是一种对多点间业务流进行直接统计,得到网络的丢包统计、业务路径时延等性能指标的统计方法。
表3-1描述了IP FPM的分类,以及它们各自的使用场景和选取原则。表3-1 IP FPM性能统计分类
连续端到端性能统计
为了防止网络性能劣化而用户不能感知的情况发生,用户可以部署端到端连续性能统计功能,持续监控网络的运行情况。
按需端到端性能统计
当用户发现网络性能劣化,或者用户希望根据需要选取指定的业务流发起实时性能统计时,可以通过端到端按需性能统计功能查看近期详细的性能统计信息。
设备实现的IP FPM特性支持如下功能:
实现过程一个承载网络存在着网络边界,对于穿越该承载网络的流量,一定是从某些边界进入网络,从某些边界离开该网络。如图3-3所示,网络设备Router的Ingress方向接口,从该接口进入网络的报文数记为PI;并从某些边界离开该网络,网络设备Router的Egress方向接口,从该接口离开网络的报文数记为PE。
图3-3 IP FPM统计原理图

在某一个统计周期内,所有进入网络的流量与离开网络的流量之间的差,即为承载网络在该统计周期内的丢包数。- 所有进入网络的流量,即Ingress方向的报文数之和:PI=PI1+PI2+PI3
- 所有离开网络的流量,即Egress方向的报文数之和:PE=PE1+PE2+PE3
在某一个统计周期内,指定的两个网络节点间,同一条业务流进入网络的时间,与离开网络的时间之间的差,即为网络在该统计周期内的时延。
丢包统计
丢包统计功能是指在某一个测量周期内,统计所有进入网络的穿越流量与离开网络的流量之间的差。
图3-4是典型的端到端性能统计网络,业务报文从RouterA进入网络,从RouterB离开网络。图3-4 丢包统计原理图

- t0时刻:RouterA对第一个周期的入口业务报文的丢包染色位置1,并启动计数器对丢包染色位为1的业务报文进行计数。
- t1时刻:经过网络转发和网络时延,RouterB开始接收第一个周期的丢包染色位为1的业务报文,并启动计数器对丢包染色位为1的业务报文进行计数。
- t2时刻:RouterA对第一个周期的入口丢包染色位为1的业务报文计数结束,得到本周期内丢包染色位为1的业务报文的计数值PI1,并开始对下一个周期的入口业务报文的丢包染色位置0及启动计数器对丢包染色位为0的业务报文进行计数。
- t3时刻:RouterB收到第一个周期内的全部丢包染色位为1的业务报文,得到本周期内丢包染色位为1的业务报文的计数值PE2。
RouterB从t1时刻开始接收丢包染色位为1的业务报文,设备内部的定时器在经过一个周期的时长之后(即t3时刻),判断本周期接收丢包染色位为1的业务报文结束,而不是根据是否收到丢包染色位非1的业务报文来做判断。该机制可以有效避免报文乱序影响设备对业务报文的统计,确保每个周期内的统计得到的业务报文计数的准确性。
- t4时刻:RouterA对第三个周期的入口业务报文的丢包染色位置1,并启动计数器对丢包染色位为1的业务报文进行计数。
- t5时刻:经过网络转发和网络时延,RouterB开始接收第三个周期的丢包染色位为1的业务报文,并启动计数器对丢包染色位为1的业务报文进行计数。
对于RouterB,只要在t3时刻之后、t5时刻之前读取PE2,就能够得到第一个周期内丢包染色位为1的业务报文的接收计数。从而可以得到第一个周期内丢包染色位为1的业务报文统计计数:LostPacket=PI1-PE2
时延统计
时延统计功能是指在某一个测量周期内,统计指定业务流进入网络的时间与离开网络的时间之间的差。
IP FPM支持的时延统计功能是指设备对业务报文进行抽样,记录业务报文在网络中的实际转发时间,从而计算得出指定的业务流在网络中的传输时延。图3-5 时延统计原理图

结合图3-5,介绍时延统计的实现原理。- RouterA->RouterB方向:
- t1时刻:RouterA对某一指定的入口业务报文的时延染色位置1,并获取时间戳t1。
- t2时刻:经过网络转发和网络时延,RouterB的出口开始接收到时延染色位为1的业务报文,并获取时间戳t2。
- RouterB->RouterA方向:
- t3时刻:RouterB对某一指定的入口业务报文的时延染色位置1,并获取时间戳t3。
- t4时刻:经过网络转发和网络时延,RouterA的出口开始接收到时延染色位为1的业务报文,并获取时间戳t4。
双向时延为:2d=(t2-t1)+(t4-t3)=(t4-t1)-(t3-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