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language 语言切换
查看: 3492|回复: 42
收起左侧

[书籍] IP组播网络设计开发(第1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8 13: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实际上IP组播的出现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这也仅仅是一个IP组播时代的开始,并且可以肯定IP组播将是自从World Wide Web技术推广之后出现的最激动人心的网络技术之一。已经在UNIX工作站上使用了相当长时间的多媒体音频和视频会议应用现已被成功地移植到Microsoft的Windows环境。通过使用这些应用及许多其他近期开发出来的多媒体应用,网络用户已经开始了他们在IP组播世界里的历程。他们发现除了最明显的音频/视频多媒体应用外,IP组播也为其他有价值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金融行业就是一个基本的例子,那里具有IP组播功能的网络在提供重要市场数据有效传送的同时,也为股票经纪人之间的快速通信服务提供保障。这直接地表现为网络用户的一种快速增长的需求,即网络用户要把他们原有的IP单播网络迁移到具有组播功能的网络。这种需求对企业和服务提供商的工程人员施加了很大的压力,迫使他们去了解IP组播技术。此外,对大多数网络设计人员及网络管理员来说,IP组播的许多概念,如分发树和逆向路径转发等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因为在其他的网络学科中找不到这种类似的概念。结果,许多网络专业人员将面临这样一个非常严峻的学习任务,即他要凭借非常有限的知识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IP组播技术。

我是在1995年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师在Cisco System公司工作时才接触到IP组播的。并很快知道在Cisco路由器上实现IP组播是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只要知道两个配置命令就行。然而我发现在使用IP组播之后,对网络中将会发生什么情况一无所知。

更糟糕的是在路由器上显示的组播路由选择和调试信息对我来说几乎和天书一样难懂。正当我拼命学习并理解这个迷人的网络技术时,我很快发现在一些易于理解的内容上,几乎和描述相关协议的RFC文档没有什么不同(对我长期失眠症而言,大多数的RFC被证明是一付比任何事情都有用的药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相当数量的实验,我就能够勾画出一幅清晰的画面,该画面描述了IP组播到底是什么,以及在有限的信息宝库中IP组播 能做什么。我写《BP组播网络设计开发》一书是为了向其他的网络专业人员提供一本易于理解的书,该书不仅阐述了有关IP组播的基本原理,而且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去实现和调试基于Cisco的IP组播网络。

目 标

本书的目的是使读者能成为一个胜任的IP组播网络工程师。为达到这个目的,书中清楚地论述了有关IP组播的原理,并提供了有关建立基于Cisco产品的IP组播网络方面的具体细节。不管读者是否是一个正试图在一个大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的网络上实现IP组播网络的工程师,还是一个小型企业网络的管理员,本书对他们都适用。

读 者

本书适合于那些准备将他们目前的BP单播网络迁移到职组播网络的任何人或机构。这类人包括负责设计网络的有经验的网络工程师以及网络日常运行和监控的网络操作员。即使对于那些正在编写准备利用IP组播功能的应用程序开发者来说也可以从本书得到许多有用的概念。

虽然本书假定读者没有任何有关IP组播的经验,但仍假定读者已经具备了某些IP单播路由选择方面的知识,本书在树料安排上采用了搭积木式的方法,即从IP组播的基本概念开始,通过几个组播的应用例子,然后进人组播路由选择协议,一步步地朝前发展。这种积木式的方法使得本书既能满足目前正在为弄明白IP组播基本概念而努力学习的初学者的需要,也能满足目前正在将他们的网络迁移到支持IP组播网络的有经验的网络工程人员的需要。

本书的结构安排

本书分成五个部分和一个附录

·第一部分——IP组播的基本原理——从第1章到第4章包括了IP组播的基本概念、术语及机制,并为以后章节提供了基础。基本原理包括怎样在OSI协议模型的第2层和第3层上为IP组播信息流寻址,同时介绍了两个最重要的概念:分布树和逆向路径转发。第三章“因特网组管理协议”介绍了在主机和路由器之间使用的用来向路由器通知主机对接收什么样的IP组播流感兴趣的机制。第4章“多媒体组播应用”涉及了几个最流行的多媒体组播应用,并对这些应用中所用到的协议和方法进行了介绍。

·第二部分——组播路由选择协议概述——从第5章到第9章对大多数众所周知的域间组播路由选择协议给予了描述,这些协议包括距离向量组播路由选择协议(DVMRP),开放式组播最短路径优先(MOSPF),PIM密集模式(PIM—DM),PIM稀疏模式(PIM—SM)及有核树(CBT)。每一章主要着重于这些组播路由器协议的概念、机制、适用性及扩展性。在第5章“距离向量组播路由选择协议”中介绍的DVMRP机制对理解在第13章“连接DVMRP网络”中讨论的Cisco路由器到DVMRP网络接口的内容特别重要。

·第三部分——Cisco组播网络的实现——第10章到第13章,研究利用Cisco路由器和PIM组播路由协议实现IP组播网络的细节。第10章“使用PIM密集模式”和第11章“使用PIM稀疏模式”详细深入地研究了使用PIM稀疏模式及密集模式的Cisco实现方法,并且继续在第6、7章中断的讨论。这两章对Cisco组播路由表条目以及状态规则和建立维护这些条目的机制进行了解释和说明。第12章讨论了汇合点(PR)管理的话题,包括用来向网络中所有路由器分发从组到RP的信息。最后,第13章“连接DVMRP网络”讨论了经常引起误解的Cisco DVMRP

互操作性特征,该特征允许Cisco路由器在DVMRP网络和Cisco PIM网络之间充当边界路由器。

·第4部分——第2层的组播——第14、15章探究了在校园网及非广播多路访问网络(NBMA)的第二层组播。第14章“校园网上的组播”讨论了在校园局域网环境中碰到的对组播流量所加约束的争论和问题。第15章“NBMA网络的组播”识别了在忽略类型的惟一性时在NBMA网络中可能碰到的问题。

·第五部分——组播的高级课题——第16、17章包括了在构造大型的、复杂的BP组播网络中可能碰到的更高级的例子。第16章“组播流量管理”讨论了IP组播流的限定和控制。最后,第17章对域间组播路由选择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一章讨论了为解决在构造跨越因特网中多个域或自治系统的组播分布树时所引起的复杂性相关协议,它们既包括现有的协议,也包括未来的协议。

建 议

读者也许发现本书和Cisco出版的其他传统的书有相当大的差别,这类传统的书通常把相当数量的篇幅用来描述Cisco路由器的配置文件。理由很简单:在路由器上配置IP组播很容易!正如读者将很快发现的那样,只需很少的因特网操作系统(IOS)命令就可实现IP组播。真正的挑战是要能够理解在IP组播实现之后,在网络中和路由器上发生了什么。

实例:我所教过的几期Cisco内部培训班与Cisco路由器配置介绍(ICRC)及高级Cisco路由器配置(ACRC)课程中所采用的传统实验室训练风格也有差别。在ICRC/ACRC课程中,每个学员主要将精力集中在用某些因特网协议或特征配置他或她自己的路由器上。然而,在我们内部的IP组播课程中,大多数的实验室训练集中在IOS命令Show和Debug的使用上,以便观察当IP组播实现后发生了什么。这可以通过发送者和接收者小心地刺激网络并观察实际中的PIM协议机制来实现。

同样,本书首先将重点放在IP组播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上。直到由第10章开始的第三部分“Cisco组播网络实现”,我们才开始看到第一个配置例子。即使是这时,资料也更多地集中在理解具体配置的例子意味着什么。只有读者阅读了某些更高级的章节后,如第13章,读者才真正开始看到有意义的详细的配置例子。

. 最后,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读者似乎觉得IP组播路由选择是颠倒的,因为它更关注的是信息流来自何方,而不是流向何方。在我教的培训班里,我经常不得不通过告诉学生“IP组播路由选择是倒立的”这个事实,来提醒他们(他们一般已经是单播路由的有经验的工程师)要引起注意。我总是用这个形象化的描述来帮助学生弄清他们很难理解的颠倒了的IP组播世界。我还让学生求助于实际上身体的倒立。而这种形象化的比喻似乎导致了一种精神观察力方面的某种改变,使你终于“悟出道道来了”。读这本书的时候,特别是当读者试图理解某些更高深的概念及机制时,他也许要“倒立”一下。从过去的经验来看,这种方法对我的学生来说似乎是很有帮助的。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发表于 2018-5-8 13: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正想看看组播
沙发 2018-5-8 13:49:35 回复 收起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 17: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上去好厉害的样子,谢谢分享
7# 2018-8-1 17:23:24 回复 收起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4 14: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撒打算范德萨发生
12# 2019-6-14 14:02:48 回复 收起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6 08: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名的一本组播的书啊
13# 2019-6-16 08:04:17 回复 收起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6 08: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名的书
14# 2019-6-16 08:04:36 回复 收起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论坛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itemap|鸿鹄论坛 ( 京ICP备14027439号 )  

GMT+8, 2025-2-2 18:03 , Processed in 0.061414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5 HH010.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