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每台路由器都把自己当作“根”,并且给予“累计成本(Cost值)”来计算到达目的地的最短路径;
② Cost = 参考带宽(108) / 接口带宽(b/s)
5)默认情况下,OSPF不进行“路由汇总”,路由表非常庞大,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状况,因此OSPF采用“分层次网络设计”方案:
① 减少了路由表的条目;
② 将区域中的拓扑变化影响限制于本地区域
通常我们把区域分为“非骨干区”和“骨干区”;
通过“分层区域路由选择”,可以进行“区域间路由选择”,同时“内部路由选择”被限制在区域内
6)OSPF三张表:邻居表(neighbor table);拓扑表(topology table);路由表(routing table)
① 邻居表:OSPF使用“邻居”机制 发现和维护路由的存在;邻居表 存储了 “双向通信”邻居关系OSPF路由器的列表信息;
② 拓扑表:OSPF使用“LSA(Line State Advertisement)链路状态通告”描述“网络拓扑信息”,然后OSPF路由器用“拓扑数据库”来存储网络的“LSA”;
③ 路由表:对“链路状态数据库”进行 SPF计算,计算得出“OSPF路由表”
7)OSPF计算基本步骤:
① 建立“邻接关系”(establish router adjacencies)
2)OSPF邻居关系 形成条件(缺一不可)
① Hello / Dead internals
与 EIGRP协议 一样,发现和维护邻居都需要通过“Hello”交互完成;
在 以太网链路上,Hello时间为‘10s’,Dead Time为‘40s’(Hello时间的 4倍)
② Area-id 一致;
③ 认证密码;如果启用认证密码,必须一致;
④ 末节区域标识(Stub Area Fl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