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language 语言切换
查看: 2405|回复: 5
收起左侧

[求助] 关于eigrp度量值计算的疑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5 14: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鸿鹄币
关于eigrp复合度量值一般是通过带宽和延迟来计算的。延迟是通过累加计算,而带宽则是链路带宽最窄处通过公式计算的。
问题来了:既然eigrp复合度量值不是对于路由器的线性计算公式,那么为什么FD=AD+路由器到路由器的度量值?
书上并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希望对这个问题做过深入分析的大神给我解疑,谢谢

最佳答案

查看完整内容

个人理解哦 eigrp的度量值本来就是对单跳路径定义的,实际路径是按照节点逐跳的。 让每个路由器都有要去往目的的多跳路径上的所有单跳路径的信息把这个多跳路径当成一个整体的单跳路径来计算度量,显然又2又麻烦。 最简单的就是把每个路由器都计算自己的单跳路径的metric,并把这个信息通告给自己单跳邻居,多跳路径的度量值就递归定义成自己邻居单跳路径的metric和这个邻居通告的到目的地址的metric的和。 这样定义也 ...
发表于 2014-3-25 14: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理解哦

eigrp的度量值本来就是对单跳路径定义的,实际路径是按照节点逐跳的。

让每个路由器都有要去往目的的多跳路径上的所有单跳路径的信息把这个多跳路径当成一个整体的单跳路径来计算度量,显然又2又麻烦。

最简单的就是把每个路由器都计算自己的单跳路径的metric,并把这个信息通告给自己单跳邻居,多跳路径的度量值就递归定义成自己邻居单跳路径的metric和这个邻居通告的到目的地址的metric的和。

这样定义也是合适的,一条多跳路径,假设32跳,31跳都是千M,就最后一跳是2M。按照整体单跳计算和多跳计算延迟是不变的,带宽差异就大了,按照单跳这条路径的带宽就是两M的度量值。按照多跳,显然带宽的度量值更合理。

至于为啥单跳路径要在自个的出接口和单跳邻居到直连目的网络的出接口中间要取带宽小的计算度量值,因为只有俩链路的时候,明显取小的计算更能合理区分最大值一样的俩路径。

越整越复杂。有这个功夫,不如琢磨下为啥FS的AD小于S的FD可以保证无环啥的之类的问题有意义哦。
沙发 2014-3-25 14:13:57 回复 收起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7 13: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板凳 2014-3-27 13:31:39 回复 收起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8 15: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FD是可行距离,是本地路由器到达目标网络的距离
AD是通告距离,是邻居路由器到达目标网络的距离
所以喽FD就是当前路由器到邻居路由器的距离加上邻居路由器到达目标网络的距离(AD)了
地板 2014-3-28 15:25:30 回复 收起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19: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mobaia 发表于 2014-3-26 23:06
个人理解哦

eigrp的度量值本来就是对单跳路径定义的,实际路径是按照节点逐跳的。

看的有点不太懂,不知道和我的理解是否一样。有疑问后我自己研究了一下,也不知道对不对。
我的理解是eigrp度量值默认情况是有两个元素合成的,就是延迟,和带宽。
对整条链路来说,延迟是公式累加的,带宽是链路最低处的带宽的公式计算值,再把这两个相加得出总链路度量值。
但是度量值是通过邻居传输的。要想实现上述功能,我认为邻居在传输AD时其实是传输了两个数据,一个是AD链路最低带宽的度量值,一个是AD链路总共的延迟的度量值。
当路由器收到这个邻居发的信息时,首先把自己到邻居的链路的延迟值得度量值加到AD的延迟度量值上形成FD的延迟度量值。然后比较AD的带宽度量值和自己到邻居的链路的带宽度量值,选择一个大的(越大带宽越低)作为FD的带宽度量值。最后再把FD的这两个度量值相加得到FD的总度量值。

另外关于FS的AD小于继任者FD即无环路的原理和生成树的原理很像,即以最大限度的要求路由下行链路,也就是最大限度的要求不要路由到离目的地更远的地方。实际上如果FS在下行链路上(即在本地路由和目的地之间的线路上),选择FS是不会形成环路的,但如果FS的链路质量特别差,FS的AD依旧会大于继任者FD,这种情况就会被eigrp忽略。这种FS本身应该是合理的可行继任者,不过eigrp为了保证无环路,牺牲了这部分性能(所谓牺牲就是指本来不用重新汇聚的,因为要最大限度保证无环路,所以会额外汇聚一次)。
5# 2014-3-28 19:34:14 回复 收起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9 23: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zy465366635 发表于 2014-3-28 19:34
看的有点不太懂,不知道和我的理解是否一样。有疑问后我自己研究了一下,也不知道对不对。
我的理解是ei ...

我解释的主要是多跳路径的度量的定义的合理性。邻居到目的网络的路径如果是多跳的,那传输的带宽信息就不是AD路径上节点之间的最低带宽了,原因就是上面说的。,这种定义更能区分a-a-a-2a。a-2a-2a-2a 这两种网络。3/a+1/2a>1/a+3/2a.

eigrp的选FS的可行性条件,大概就是你解释的那样,只要fs的AD小于S的FD,就可以保证AD路径不经过S,这是个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反过来不一定成立,从AD的路径不经过s,不能推出fs的AD就一定小于S的FD,为了兼顾无环和快速收敛啥的牺牲了必要性。

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要想再深入的整,就要研究牵扯到数学算法,图论啥的了吧。
6# 2014-3-29 23:35:17 回复 收起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论坛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itemap|鸿鹄论坛 ( 京ICP备14027439号 )  

GMT+8, 2025-4-30 15:24 , Processed in 0.064777 second(s), 2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5 HH010.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