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障1:无法拨号上网
故障现象:不能通过正常的拨号进入互联网。
故障原因:路由器的地址设置有误。
解决方法:启动IE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192.168.16.1”,系统会提示要求输入登录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进入路由器管理界面后,找到“连接类型”,重新设置拨号用户名和密码即可。
小提示:如果是有线通的宽带,在更换路由器连接的计算机时,要将路由器先断电后再重新连接。
故障2:局域内有一部分计算机能上网
故障现象:局域网内只有一部分计算机能上网,另一部分不能上网。
故障原因:由于局域网内有一部分计算机可以上网,所以基本判定路由器硬件没问题。如果计算机确实没有问题,但却不能连接进入互联网,这是因为ISP限制了局域网内计算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数。限制方法是在认证服务器上对部分计算机的MAC地址进行绑定,没有绑定的用户就不能正常上网了。
解决方法:用一根网线将已绑定MAC地址的计算机与路由器的LAN端口相连,注意这时路由器先不要连接Modem的连线;再利用路由器的MAC地址克隆功能,将网卡的MAC地址绑定到宽带路由器中,具体方法参见知识补充;最后,查看未被绑定的计算机MAC地址并绑定。单击“开始/运行”,输入“cmd/k ipconfig /all”,其中“Physical Address”是本机的MAC地址。
故障3:网页打不开
故障现象:能正常登录QQ,但无法打开网页。
故障原因:一般情况下,能登录QQ说明网络连接没有问题,但无法打开网页,则说明可能是计算机中的DNS解析有问题。
解决方法:手动设置计算机上网卡对应TCP/IP地址中的DNS服务器地址(见前二、单机设置),和路由器设置中的DNS服务器地址。手机设置路由器管理界面的DNS服务器方法:登录路由器管理界面以后,单击“网络参数/WAN口参数”,在其下手动设置,有的路由器设置在“DHCP服务”选项下设置DNS服务器地址。
故障4:不能进入路由器设置界面
故障现象:在IE浏览器地址中输入路由器管理界面地址,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说明书中默认的登录用户名和密码,但却提示出错,无法进入管理界面。
故障原因:可能是路由器硬件连接有错。
解决方法:按照以下顺序检查路由器的连接,检查路由器与计算机的连接是否正确,路由器上LAN口上的指示灯显示是否正常。如果能确认硬件连接都是正确的,且路由器也是好的,那么可以启动IE浏览器,单击“工具/Internet选项”,选中“从不进行拨号连接”,单击“局域网设置”按钮,取消所有曾被选中的选项。
| |
故障1:无法拨号上网
故障现象:不能通过正常的拨号进入互联网。
故障原因:路由器的地址设置有误。
解决方法:启动IE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192.168.16.1”,系统会提示要求输入登录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进入路由器管理界面后,找到“连接类型”,重新设置拨号用户名和密码即可。
小提示:如果是有线通的宽带,在更换路由器连接的计算机时,要将路由器先断电后再重新连接。
故障2:局域内有一部分计算机能上网
故障现象:局域网内只有一部分计算机能上网,另一部分不能上网。
故障原因:由于局域网内有一部分计算机可以上网,所以基本判定路由器硬件没问题。如果计算机确实没有问题,但却不能连接进入互联网,这是因为ISP限制了局域网内计算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数。限制方法是在认证服务器上对部分计算机的MAC地址进行绑定,没有绑定的用户就不能正常上网了。
解决方法:用一根网线将已绑定MAC地址的计算机与路由器的LAN端口相连,注意这时路由器先不要连接Modem的连线;再利用路由器的MAC地址克隆功能,将网卡的MAC地址绑定到宽带路由器中,具体方法参见知识补充;最后,查看未被绑定的计算机MAC地址并绑定。单击“开始/运行”,输入“cmd/k ipconfig /all”,其中“Physical Address”是本机的MAC地址。
故障3:网页打不开
故障现象:能正常登录QQ,但无法打开网页。
故障原因:一般情况下,能登录QQ说明网络连接没有问题,但无法打开网页,则说明可能是计算机中的DNS解析有问题。
解决方法:手动设置计算机上网卡对应TCP/IP地址中的DNS服务器地址(见前二、单机设置),和路由器设置中的DNS服务器地址。手机设置路由器管理界面的DNS服务器方法:登录路由器管理界面以后,单击“网络参数/WAN口参数”,在其下手动设置,有的路由器设置在“DHCP服务”选项下设置DNS服务器地址。
故障4:不能进入路由器设置界面
故障现象:在IE浏览器地址中输入路由器管理界面地址,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说明书中默认的登录用户名和密码,但却提示出错,无法进入管理界面。
故障原因:可能是路由器硬件连接有错。
解决方法:按照以下顺序检查路由器的连接,检查路由器与计算机的连接是否正确,路由器上LAN口上的指示灯显示是否正常。如果能确认硬件连接都是正确的,且路由器也是好的,那么可以启动IE浏览器,单击“工具/Internet选项”,选中“从不进行拨号连接”,单击“局域网设置”按钮,取消所有曾被选中的选项。
| |
故障1:无法拨号上网
故障现象:不能通过正常的拨号进入互联网。
故障原因:路由器的地址设置有误。
解决方法:启动IE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192.168.16.1”,系统会提示要求输入登录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进入路由器管理界面后,找到“连接类型”,重新设置拨号用户名和密码即可。
小提示:如果是有线通的宽带,在更换路由器连接的计算机时,要将路由器先断电后再重新连接。
故障2:局域内有一部分计算机能上网
故障现象:局域网内只有一部分计算机能上网,另一部分不能上网。
故障原因:由于局域网内有一部分计算机可以上网,所以基本判定路由器硬件没问题。如果计算机确实没有问题,但却不能连接进入互联网,这是因为ISP限制了局域网内计算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数。限制方法是在认证服务器上对部分计算机的MAC地址进行绑定,没有绑定的用户就不能正常上网了。
解决方法:用一根网线将已绑定MAC地址的计算机与路由器的LAN端口相连,注意这时路由器先不要连接Modem的连线;再利用路由器的MAC地址克隆功能,将网卡的MAC地址绑定到宽带路由器中,具体方法参见知识补充;最后,查看未被绑定的计算机MAC地址并绑定。单击“开始/运行”,输入“cmd/k ipconfig /all”,其中“Physical Address”是本机的MAC地址。
故障3:网页打不开
故障现象:能正常登录QQ,但无法打开网页。
故障原因:一般情况下,能登录QQ说明网络连接没有问题,但无法打开网页,则说明可能是计算机中的DNS解析有问题。
解决方法:手动设置计算机上网卡对应TCP/IP地址中的DNS服务器地址(见前二、单机设置),和路由器设置中的DNS服务器地址。手机设置路由器管理界面的DNS服务器方法:登录路由器管理界面以后,单击“网络参数/WAN口参数”,在其下手动设置,有的路由器设置在“DHCP服务”选项下设置DNS服务器地址。
故障4:不能进入路由器设置界面
故障现象:在IE浏览器地址中输入路由器管理界面地址,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说明书中默认的登录用户名和密码,但却提示出错,无法进入管理界面。
故障原因:可能是路由器硬件连接有错。
解决方法:按照以下顺序检查路由器的连接,检查路由器与计算机的连接是否正确,路由器上LAN口上的指示灯显示是否正常。如果能确认硬件连接都是正确的,且路由器也是好的,那么可以启动IE浏览器,单击“工具/Internet选项”,选中“从不进行拨号连接”,单击“局域网设置”按钮,取消所有曾被选中的选项。
| | 作为桌面操作系统,Linux的人机界面可真是不敢恭维,但是,作为网络操作系统,其易用性(对于NOS而言)和高性能恐怕是很难有能出其右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它的操作很简单,而是说若能掌握一些技巧,无论是系统设置还是网络管理都能变得轻松自如、随心所欲。
●禁止终端模式下的显示器自动节能
大部分PC上安装Linux后,在终端模式下也能实现自动关闭显示器的功能,但是假如我们要在显示器上即时显示一些信息,如:网络流量、包分析等,这个功能就变得非常讨厌了。采用修改CMOS和系统属性都无法解决,解决的办法是用setterm,设置终端的命令,如setterm --blank,就能关闭自动节能这一特性。
●将man帮助文档存为普通txt文件
Man的地位在Linux中可谓至关重要,比Windows里的中看不中用的Help好多了。但是它所显示的信息却不是普通的文本,如果直接将这些文字重定向到一个文本文件,你会发现,在man中高亮显示的文字就变成了两个,而且有不计其数的制表符,这使我们的打印、编辑都变得非常不便。不过使用下面这样一条语句就能得到tcsh命令的普通帮助文本:man tcsh col -b >tcsh.txt,再也不会有那些讨厌的重复字符了。
●IDE硬盘的优化
Linux可能更加注重数据的安全性而非性能,这对NOS来说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打开IDE硬盘的一些有用的优化应该没什么害处吧。看看这个命令:hdparm,它的作用是显示、设置硬盘(包括光驱)的参数。我们可以先用hdparm -i /dev/hda查看hda这块硬盘的参数设置,再根据情况来修改,如:hdparm - c 1可将硬盘的I/O读写支持由16位改为32位,hdparm -m 16是开启硬盘的MultiCount。在执行这条命令之前最好先用-i参数确定你的硬盘所能支持的最大MultiCount数。主要优化的就是这两项了,其他的不敢确定也别乱来。可以用hdparm -t /dev/had在优化前后测试硬盘性能。
●允许root从远程登录
Linux的默认安全设置是root不能从远程工作站登录,这使我们对Linux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造成了不小的麻烦,/etc/securtty正是控制这一机制的关键文件,在这个配置文件的root小节中加入pts/0、pts/1等你希望root能够登录的终端名就行了。
●恢复被覆盖的MBR(主引导扇区)的Linux引导程序LILO
如果LILO安装在MBR,那么先装Linux再安装Windows,LILO就会被覆盖,这时我们将无法从硬盘引导Linux,怎么办?我们可以启动到Windows命令行模式,从Linux光盘上拷贝loadlin.exe和vmlinuz两个文件到Windows分区,然后执行loadlin vmlinuz root=/dev/had? rw。这条命令的作用是从指定的分区启动Linux,并将根分区(1)设为读写模式,这样就可以修改Linux的大部分设置或者恢复LILO。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启动的Linux并不完整,如:MSDOS、VFAT文件系统的支持、网络等都无法使用,不过没关系,只要能这样启动,我们可以利用mkbootdisk来创建Linux启动盘,用这张启动盘启动Linux,就能完全使用Linux了。启动Linux以后,只要将/etc/lilo.conf文件的第一项boot=/dev/hda?改为boot=/dev/hda,然后执行lilo就能恢复从MBR启动Linux。
Linux系统的大部分控制都是基于配置文件的,了解这些配置文件能更有利于使用Linux。
●将Linux加入到Win NT/2000的启动选单中
Linux的启动选单不错,可惜不能显示中文,而且不能选择启动NT还是Win 98,所以我认为启动选单还是用NT系列的好。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安装完所有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后再装Linux,并在安装时选择将LILO安装到Linux所在的分区而非MBR,然后利用启动盘启动Linux,将Windows分区mount为/mnt/dos;然后执行dd if=/dev/hda? bs=512 count=1 of=/mnt/dos/ bootsect.lin,这样在Windows分区就有了一个bootsect.lin文件,它记录了Linux分区的启动信息,然后在Windows NT的启动配置文件boot.ini中加入C:BOOTSECT.LIN = "红帽子Linux 7.0",再启动电脑的时候,我们发现,在Windows NT启动选单中多了“红帽子Linux 7.0”这个选项,选择它就能启动我们的Linux。需要注意的是NT在启动时仍然只识别8.3格式的文件,所以不要把bootsect.lin改为长文件名。
●用Squid来控制文件类型的访问
Linux的一大好处就是能够非常方便地对IP网络进行路由,很多Linux系统就是专门用作Internet接入路由器。但是,iptables或ipchain等包过滤软件只能控制用户访问哪些站点,而无法控制用户访问哪些文件。使用Linux下的代理服务器软件Squid可以很容易地做到这一点,Squid.conf文件中的urlpath_regex项就是控制每种注册的MIME文件访问的,例如以下语句:
#给出需要控制访问的MIME文件类型(访问控制列表即acl)
acl denymine urlpath_regex .exe .zip
#禁止这类文件的访问
http_access deny denymine
这样就禁止了这条语句以后的所有用户对相应站点zip、exe文件的访问,当然你可以加入其他文件类型,如MP3等。再利用iptables之类的ReDirect重定向功能,强迫用户通过Squid代理上网,即所谓“透明代理”,就可完全控制用户对站点的访问了。
●让系统使用默认的彩色文件显示
Linux终端下的不同类型文件的彩色显示让我们感觉非常方便,但有时可能不小心丢失这一功能,在配置文件中加入alias ls="ls --color -F -N"就能保证这一功能的正常使用。
●利用cron保持某些分区的激活状态
cron相当于Win 98的计划任务,它能根据用户的要求定时执行某些命令。如果你mount了一些NTFS分区,并经常访问这个分区(如Web Server对一些文件的访问),很有可能因为时间过长而无法正确读写数据,这时可以利用cron的定时访问功能,保证该分区总是激活的。根据个人经验,网络上的NTFS分区最好让cron每15分钟访问一次,否则就有可能出现需要该分区数据时出现mount失败的情况。
注:本文中凡未经说明的都以RedHat Linux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