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IT的学历要求吧。对于IT相关的职业,包括通信之类的,其实对学历的要求并不低。这是个好事情,因为代表着中国的产业在进行升级,IT由于是全球性资源布局的,所以那么多公司才会需要研究生以上的学历。 不过话说回来,IT其实在概念上一开始,开发概念上有上层和底层开发的两个概念,相比较职位需求量上,上层要求本科学历的,还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JAVA工程师之类,从目前大多数的招聘需求上来看,大部分还是要求本科学历。而底层的,C C++这类的,研究生已经占了相当大比例了,所以上层和底层在市场价格方面也会有所差异。这可能是为什么有的人同一个寝室同一个公司给到的不同职位,起薪会有1000多的差异的原因。 第二个就是IT其实目前核心需要研究生的职位还是集中在那么几个大牛的企业的周边,你们自己可以建一张地图,把微软,百度,阿里巴巴,IBM,惠普,英特尔,思科,Nvidia,腾讯等各种各样的企业所在建一张地图的话,就会发现,除了上海北京是两大聚居地以外,深圳,武汉,成都,大连,杭州等等也有不少这类比较厉害的公司。所以如果立志于回家建设家乡的同志们,那么读研究生前还是稍微考虑下,虽然很多大牛的IT公司都有work from home之说,但基本上3,4级城市大的IT企业需要研究生人才的机会有限,不过还有很多国有企业,政府机关可能有这类需求,但相信量的角度肯定比不上以上这些公司。 第三个就是IT企业对于人才只能说是重视,重视,非常重视。而且一般都是从CEO开始就很重视。我们常常能在各色校园招聘活动中,见到IT公司的身影。IT公司里面大部分人基本素质比较接近(除了制造厂之类的),对员工的平等感觉非常强烈,如果你去的是一个以销售为主的公司,和你在一个以技术为主的公司,你会发现后者对人力投入有着更大的精力。所以,很多IT的工程师那虽然干着编程之类的很枯燥的生活,但也同时享受着别人的包办式的服务。很多经典的Office环境,也都来自IT公司,比如 谷歌Office一直被认为是人们理想的Office(其实上述很多企业现在的办公环境也都在仿照google,真的很不错,饮料,零食,水果随便拿的。) 接着来谈谈IT或通信类人员的几大出路。对于本科生而言,IT学生们在即将毕业的当下,是需要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理想来考虑自己的未来的。如果想要去大公司做研发或者类似的岗位的,那么考研成为了最大可能的一个选择。当然,这意味着除非你放弃自己的工作,否则如果你老家是在一些3,4线城市的话, 基本从此你就和家人天各一方了(这个其实到你35岁以后会变成很大的问题,父母都老了,而我们这代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看现在的趋势,研发还是会固守一线, 部分二线的)。如果不考研,那么如果你是牛校毕业的本科,做一些IT相关的销售或者进入公司,工厂做支持作用的IT工程师,则是最有可能的选择。那么,你还是有很大可能性进入很好的公司的,只要你性格合适,外加喜欢这类岗位,很多人的工资最后也不见得比研发的低(研发的平均水平高一些,但实际来说,以后增长比较有限,属于中产阶级的典型概念)。 那么做了选择以后,其实大家就踏上了那么几条路子(除了考公务员之类的,单指进入企业的).一,销售或者类似的岗位;二, 研发或者技术销售或者市场技术支持性质的岗位(咨询业中常见);三,IT运营岗位,包括给工厂公司做各种IT运营支持,网络,基建等各种岗位。我就分析下这几类。 第一个销售的岗位呢,说的比较浅,因为身边的IT人多数从事的如果是销售,也是偏技术型的销售。只能这么说,在很多以咨询业为导向的公司中,比如埃森哲,凯捷,惠普,IBM,还有很多国内企业,类似于博朗,东软等等,他们的销售还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IT人们这是一个 非常大有可为的空间。当然,在中国做销售,最后就是要把东西推销给中国的企业。而目前在各类的销售中,给到大型国企和政府机构的销售那是香饽饽,比如银行,比如政府,还有一些超级大型的国企,有时候那个IT的预算真的蛮高的,于是,你们的产品也能卖个比较好的价格。之前说过,BtoB比BtoC好干活, 这里面体现的淋漓尽致。对这些人来说,IT的背景可能只是敲门砖(所以有时候也有不少硕士生去干这个),最主要的还是和之后的销售一样,积累自己的客户基础,而且还要和后端的咨询或者市场(其实基本是个技术部门)配合好,给到客户最佳的解决方案。收入方面,超级大的公司,其实还是比较固定的,而一些小规模 的公司则可能非常高薪。经常看到有人沿着大公司-小公司的路子发展,在大公司积累了足够的人脉,做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后(超过10年),然后跳槽或者索性开 一个小公司,继续服务这些过去的客户,也许只是检过去自己不愿意做的小单子做,但由于服务周到,价格合理,其实企业和个人都是丰收的。这类公司人不见得 多,Revenue也不见得很高,但是客源稳定,大学一毕业就进这类公司并不推荐,但在你有相当资历后,能够给这个公司带来很大获益的时候,那么到时候你 会发现,干的相似的活,拿着超过过去工资100%以上的收入那是完全可能的。 第二个是研发。这是大部分的IT人,特别研究生毕业的人现在都在前赴后继前往的岗位。当然,研发岗位由于服务对象不同是有所不同的。一类是为自己公司搞研发,比如很多IT硬件公司或者网络硬件公司,都需要自己的研发人员,或者是软件的开发团队,他们开发的是一个产品,并不完全对接客户,或者只是里面一个驱动程式。很多通信设备厂商或者IT硬件厂商都需要这类人。这种人往往是我们俗称的底层开发人员,C甚至汇编是这类人很多情 况下进行编辑时候使用的语言。第二类则是为客户服务的,这类人往往基于上层技术进行开发,JAVA,C#目前是最大的两大语言。他们或者是基于某中间件产 品的二次开发,或者就仅仅是某个平台上的一个应用程序。但是组合起来可以提供整个解决方案给客户。这类人,比较多在咨询性的IT公司见到,比如IBM 惠普,埃森哲,凯捷之类的公司。他们的产品往往有一定的定制化的痕迹在。当然还有很多小的软件公司,大部分程序开发的IT也都是这类人。现在除了大学,还有类似北大青鸟之类的地方也会培养这类人。所以上层开发的叫做供需两旺,就是懂这个的也多来,有这个职位需求的也多。但是有一点,这类人相比较而言,工资和底层开发人员是有差距的。一来底层的很多人那是非研究生不要的,所以本身资历就年轻了几岁。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JAVA这类的人员供给是全球化的,特别是印度,已经成为威胁中国JAVA工程师们的一大障碍。要知道,在印度,1000USD就可以聘请一个有很多年经验的JAVA工程师了,而6000人民币,在上海,恐怕很多IT人们都把这个当成毕业起薪了吧。所以,很多公司都逐渐的把他的coding center往二线城市搬迁。但底层开发人员由于相当多是跟着产品研发走的,而这几年我们国内的这类公司有需求强劲,所以就比较容易找到高薪工作了。去年校招中,给这类人员起薪超过1w的企业大有人在(研究生以上学历)。但有一点,进了公司以后,基本这个工资增长就比较平缓了,相像sales那样,由于销售技巧上升有很大增长,那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说,保持中产阶级的身份还是问题不大的。但是IT的产业升级是非常快的,有一句 HR的话,如果一个IT男到35岁还没法混上一线经理的话,那么在这个企业中基本上职业生命也到头了。因为超过40岁后,你的技术能力再好也会赶不上新来 的小青年,如果那时候你不在一个管理岗位上,那么是有些危险的。所以,记得一定在35岁前决定自己怎么发展。要不就往销售咨询那块靠,让自己有更多的客户 资源,要不就往管理岗位靠(在很多外企公司管理扁平化的今天,要混个经理职位不容易的),至少让自己有个PM的资质,否则以后,会发现自己在公司中越来越边缘化,那是很可怕的。对于研发,只能说,大公司也是很有必要好好进一下的。因为大公司的IT开发流程规范做的比小公司好多了,所以在哪里你能够有很规范 的思路,有很统一的流程。 有个朋友曾经评价过说这类研发工程师(底层的),说他们第一份工作有点像盲婚哑嫁。因为对他们来说是,虽然大学里面读的东西差不多,最多通信之类有一些项目区别带来不同的专长,但是,很多人毕业时候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就决定了他们在那一行发展。选了通信的,3年后恐怕也只能在这行内发展才有价值,而选了IT硬件的也是一个道理,驱动软件的工程师,图形工程师也一样。有些职位,那是全球性短缺的(但不能保证10年后还短缺), 比如图形工程师吧graphicsengineer,那是当时看到过一个Staffing MI report说全球都缺这种人,后来认识个NV出来的招聘人员,聊起来的时候说,有时候这种工程师做的顶尖了,国内没地方跳槽了,都跳槽直接跳到美国去了。但另一方面,这类产品都有比较强的行业性,而本身呢,每个产品都有productlifecycle,有的产品,出名是一个,但现在他出名的那个产品已经日暮了,于是他们都在积极开发别的产品,那么能不能成功,那就可能是一个博弈了。 成了,那么他们就会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而输了,则自己不得不面临痛苦的转变,如果说你当年做graphicsengineer的时候人家会offer 你2万一个月的话,可能回头你去做个通信的研发,只值1万了。所以,大家记得选第一份工作可不能只看那个offer是8000还是10000,一定要选一个有一定多样性,且产品有相当生命力(至少行业有相当生命力的)公司,那么你就给自己留出了一个退路,也能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市场价值。 第三种人就是去普通的公司做IT运营的了。这个岗位呢,说白了,一般就2种人,一种人想追求work life balance,还有一种人想做到IT Manager。因为这个岗位,其实很多时候还是比较悠闲地,毕竟不是每个IT人都想拼死拼活的博前程(前面做研发的,是比较辛苦的), 但相比较而言,一般来说一个IT Manager的工资和研发的还是没有什么可比性的。但有一点,IT Manager需要的是情商,是你服务公司的人们让人们满意的程度,而且,技术性到后期是不强的,那么,即使40、50岁的人依然可以在公司混着一个IT Mgr的职位。但有一点,这个岗位的工资往往和公司有关联,如果公司非常赚钱,那么IT Mgr待遇可能非常好。如果公司效益不好,那么同样的质量的人,待遇就可能不行。因为IT运营在任何公司都属于服务支持性的岗位。当然,这块做到asia级别以上,有些人会出乎意料的有高薪,但那毕竟是小众,不评价了。 当然,还有不少IT人剑走偏锋,去做了一些比较偏但是从业人员也少得行业。比如IT Auditing ITsecurity等等,这些都需要相当长的从业经历。但一旦成了老江湖,那么出来就是自由职业者,做咨询工作,进去公司那个待遇也是相当不错的。不过前提 是你也得有好的平台。 至于刚才咨询中还很常见的一个高薪工作,比如ERP顾问,我还是持保留意见,虽然这个总体工资挺高的,但是一来累,狂出差,二来很多公司该上的都上的差不多了,挨下来很多人不得不考虑一些别的转型的问题。我之前一家公司的SAP team就是整天在砍人,因为没生意呀。 对于从事IT的人来说,其实语言和沟通能力一点也不必那些文科生的重要性差。而且很多时候还是你出挑的基本。经常看到一些简历,英文好的就能拿上1万多一个月,而英文差的只能屈居幕后,做一些技术性工作,那样的话,工资和职业发展路径都会有所误差。虽然这在我们国家有点畸形 (日本可从没听说过这类事情),但没办法,真的很多情况下的确是外企把中国某个职位的平均薪资往上拉,而民企往往是为了从外企那里挖来自己要的人才或者至少在校园这块别把最好的人都给他们楼走了,然后才pay的也非常高的。所以,有时候会觉得好好学英语的确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前途。 不管如何选择,都需要在坚定自己选择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慢慢挖掘自己的潜力来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