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language 语言切换
查看: 1715|回复: 0
收起左侧

面向对象编程笔记2—UML建模语言初步学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0 15: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1.UML采用一些标准图形元素来直观的表示对象模型,是一种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建模语言。<p ><p >2.框图初步:<p ><p >用例图、类框图、组件图和部署图4个图形构成了系统的静态模型,而状态转换图,时序图和协作图则构成了系统的动态模型。因此,UML的主要框图也可以归纳为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两大类。<p ><p >a.用例图<p ><p >描述了系统提供的功能,帮助团队明确系统的动能需求。包含内容:<p ><p >角色:使用系统特定功能的用户。用人形符号表示。角色与用例是使用的关系。<p ><p >用例:表示某个功能。用椭圆符号表示。用例之间是包含和扩展的关系。用例的细节和处理流程以文档的形式来描述,具体内容见书P25。<p ><p >b.类框图<p ><p >显示了系统的静止结构,包括类(矩形表示,上层为类名,中层为属性,下层为行为方法,抽象类和方法都用斜体表示)和类之间的关系。<p ><p >c.时序图<p ><p >显示用例的详细流程,有两个维度:<p ><p >水平维度:显示对象之间发送消息的过程。<p ><p >垂直维度:显示发送消息的时间顺序。<p ><p >d.协作图<p ><p >与时序图包含的信息相同。两者的区别是协作图不参照时间,直接显示对象与角色之间的交换过程。<p ><p >e.状态转换图<p ><p >对于状态转换比较复杂的对象,才有必要用此来描述。状态转换图的基本元素有初始点、状态之间的转移,状态、终止点。<p ><p >f.组件图<p ><p >显示系统中组建之间的依赖关系,以及和其他第三方组建(例如类库)的依赖关系,还可以显示源代码文件的物理组织结构。这里的组件也就是指软件系统中的每个子系统。<p ><p >g.部署图<p ><p >表示软件系统如何部署到硬件环境中,能够展示系统中的组件在硬件环境中的物理布局。<p ><p >3.类之间的关系:<p ><p >a.关联:类之间的特定对应关系。一般的,类A中有定义类型为类B的属性。<p ><p >b.依赖:类之间的调用关系。类A要访问类B的属性和方法,或类A负责实例化B,则称类A依赖于B.<p ><p >c.聚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分为普通聚集关系(比如台灯和灯泡之间可以将灯泡卸下)和强聚集关系(集成声卡和主板间的关系,无法拆卸),前者带有set方法,而后者则无set方法。与关联的区别在于整体对象会制约它的组成对象的生命周期。<p ><p >d.泛化:类之间的集成关系。<p ><p >e.实现:类实现接口的关系。<p ><p >4.使用UML简介<p ><p >得出UML框图后可以从被依赖的组件开始编程,注意使用一些设计模式。<p ><p >本文来自博客:http://blog.csdn.net/gnuhpc/archive/2009/08/23/4476047.aspx<p >< align=right></P><p align="center"></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论坛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itemap|鸿鹄论坛 ( 京ICP备14027439号 )  

GMT+8, 2025-4-17 04:40 , Processed in 0.067976 second(s), 2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5 HH010.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