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language 语言切换
查看: 958|回复: 1
收起左侧

如何使用网络测试仪定义微突发流量模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27 14: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什么是微突发?
微突发(Microburst)是指端口在非常短的时间(毫秒级别)内收到非常多的突发数据,典型的微突发的持续时间通常在1~100毫秒之间,以至于瞬时突发速率达到平均速率的数十倍、数百倍,甚至超过端口带宽的现象。
二、微突发产生的原因
网络中产生微突发,主要有如下原因:
1、业务流量存在波动。通用业务模型下,用户的请求和服务器的响应是离散出现的,导致业务流量呈现间歇性不稳定的状态随着TSNTime-Sensitive Networking,时间敏感网络)的兴起,业务要求尽快发送数据,极大地加剧业务的突发性。
2、流量的入端口总带宽超过出端口的总带宽。网络流量存在高带宽端口向带宽的出端口转发流量、相同速率的多个入端口向一个出端口转发流量。
3、传统的TCP发包原则通过慢启动和拥塞避免机制,尽快将数据包发送出去。慢启动使得发送速率不会快速上升。当吞吐量达到上限后,TCP滑动窗口减半,速率迅速下降,导致会话流量呈锯齿状,具有突发性。TCP总是期望把发送窗口中的数据尽快发送完,所以会在等待TCP的报文到达确认(ACK)到来后,通过滑动窗口机制再继续发送数据,如此循环,使得发包速率不平缓,突发性强。
三、微突发的影响
当微突发流量的瞬时速率超过转发设备的转发能力时,转发设备会将突发的数据进行缓存以便稍后发送。如果转发设备没有足够的缓存,那么超出的数据只能丢弃,这就产生了拥塞丢包。
四、微突发流量测试对设备性能评估的意义
在实际的网络中,多路入向接口往往叠加到单路出向接口,因此对缓存的消耗会更严重,微突发时产生的拥塞丢包也就会更多转发设备对突发报文的缓存动作,同样也造成数据报文产生时延抖动、乱序等问题。因此,构建微突发流量模型,可实现对转发设备转发性能的评估。
五、如何使用测试仪定义微突发流量模型
信而泰Daryu系列L2~3层高端仪表定义微突发流量的构建。通过每次突发报文个数(burst size)和同一突发内报文帧间隙(IFG)的控制可实现定义持续时间内数据报文的突发,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
Burst Size:每次突发报文个数
Rateburst:突发速率(bps)
Durationburst:突发持续时间(ms)
IPG:报文帧间隔(Byte)
Frame Size:报文长度(Byte)
IFG:同一突发内报文帧间隙(Byte)
IBG:相连突发间隔时间(ms)

仪表如何构造微突发流量:
单个仪表口可模拟持续性的稳定突发流量,使用多个接口不同突发组合下,则可构建复杂微突发模型,如下图所示。
以单接口为例,在10GE接口下,稳定发流1Gbps,突发9Gbps,突发时间为1ms,报文长度为1500、IPG为12情况下,通过公式计算得出Burst Size=740,IFG=180。
流量配置报文长度1500Byte、稳定发流1Gbps(10G接口发10%)

配置传输模式为continuous、突发报文数为740、突发间隔为180

创建图表视图,查看microburst流量,发流并查看宏观流量速率

发流一段时间后,可查看微观流量速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论坛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itemap|鸿鹄论坛 ( 京ICP备14027439号 )  

GMT+8, 2025-2-23 17:33 , Processed in 0.116405 second(s), 2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5 HH010.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