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language 语言切换
查看: 1789|回复: 2
收起左侧

浅谈各国网络安全立法趋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5 14: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几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业务的广泛运用,以及突发事件(例如美国人事局数据泄露事件、棱镜门、携程宕机、支付宝断网)的影响,各国网络安全领域的立法呈现集中爆发之势。

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网络安全形势,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网络安全立法,一方面加快出台网络安全基本法,另一方面强化政府信息安全、信息监控与内容安全、数据保护、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等多方面立法,为网络安全保护各项措施的具体实施提供法律依据。以下就各国立法趋势做简单分享:
网络安全基础性法律


趋势一:网络安全基础性法律覆盖范围更加扩展,除传统的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等内容之外,还将中长期安全发展战略、人才选拔和培养、拓展国际盟友等内容都纳入其中。
2014年11月,美国出台《网络安全增强法案》,与以往的网络安全综合性法案相比更加宏观、长远,实施上也更具可操作性。短期,美国将启动为期四年的网络安全专项研究计划,参与者众多,甚至包括美国的国际盟友,覆盖范围包括网络系统安全、无线安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高性能计算机,甚至纳米技术。长期,美国着重于网络安全人才的教育培养,并为此设置了选拔标准,甚至调整了课程。
趋势二:从多方面增强网络安全技术、提高网络安全标准等内容,依然是各国安全立法的传统保留内容。
欧盟议会表决通过了《网络与信息安全指令》,着重于从三个方面进行规范:统一安全技术和组织机制要求;建立成员国之间的协作机制,尤其是信息共享;对重点部门进行防范能力建设。
网络监控和反恐

趋势一:情报执法机构的权力在整体上呈现扩张。
英国通过了《数据留存和调查权法案》,特意为警察和国家安全机构配置了专门权力,确认警察(执法)机构和国家安全机构有权从电信运营商处获取用户的通讯数据和互联网数据。
趋势二:电信运营商等大型企业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反恐和辅助监控的职责,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国家甚至直接让电信企业参与国家反恐。
2015年6月2日,《美国自由法案》正式出台。《法案》是对2013年 “棱镜”监控丑闻的第一次正式回应,也是美国外国情报监控制度实施近40年来的一次重大改革,要求电信运营商承接一部分情报执法机构的功能,直接参与国家反恐,对公民“电话细节记录”信息进行留存。
关键基础设施保护

趋势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都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视为网络安全的最核心组成部分。
2013年年初,白宫于一日之内连发两道最高行政令,(《维护关键基础设施之安全性和可恢复性的总统令》、《促进关键基础设施之网络安全的行政令》),就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障的相关事宜圈定部门职责、划定具体范围、限期执行。
趋势二:法律制度设计的着眼点越来越侧重于“基于风险”和“基于攻击”,承认100%安全目标的不可实现。
2014年,澳大利亚辖内维多利亚州的立法战略——《关于维持维多利亚政府辖内关键基础设施可恢复性之临时战略》,其着眼点就不再是之前的性能完好、100%安全保障,而是基于关键基础设施“已受风险威胁、已受攻击”的前提假设。
数据留存


趋势:一部分国家对数据留存进行新的立法,而另一部分国家则对实施多年的留存制度予以废止。
澳大利亚通过《电信(监控和接入)修正(数据留存)提案》,对数据留存做出强制性法律规定,要求电信运营商对电话、互联网、电子邮件的用户数据(包括发起方、接收方和具体时间等信息)留存两年,司法部负责具体执行。
欧洲作为全球最先设立个人数据留存制度的地区,2014年欧盟法院宣布《欧洲数据留存指令》(2006年)因违反人权而无效。这意味着在欧洲大部分国家,电信运营商已实践多年的留存用户数据的惯例自此终结。


本月,我国《国家网络安全法》(草案)正式发布,作为我国网络安全领域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未来随着《国家网络安全法》的推进实施,我国网络安全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局面,网络安全保障相关工作都将有法可依,违反网络安全法律规定的行为也都必将受到严惩。纽顿网安作为中国网络安全管理第一品牌,在这样利好的形势下,必当以身作则脚踏实地,承担起维护网络安全的社会责任,贡献自己的力量!
想了解更多?


发表于 2015-7-31 10: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了解一下
板凳 2015-7-31 10:58:27 回复 收起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论坛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itemap|鸿鹄论坛 ( 京ICP备14027439号 )  

GMT+8, 2025-2-25 02:16 , Processed in 0.076424 second(s), 2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5 HH010.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