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交换机性能的最重要指标是:吞吐率(Mpps),因为这个是能最终体现交换机应用的性能指标,用户一般直奔这个主题,就是要看产品每秒能转发多少个包。吞吐量一般是指包长为64字节时的单位端口理论吞吐量是与交换机全配置端口数的乘积,即吞吐量(Mpps) = 全配置端口数 X 单位端口理论吞吐量(Mpps)。交换转发性能的单位是“Mpps”(Million Packet Per Second)——“每秒百万包数”,也就是说交换机每秒能够处理的数据包的数量。这个数字越高,表明交换机的交换性能越强,“吞吐率”一词在交换机的性能描述里提得最多,但在路由路中也有提到。
在评测路由器的包转发率能力时,有些评测工具会用到以下6种字节长度的数据包来做评测标准,它们分别是:64B,128B,256B,512B,1024B,1518B字节长度的数据包,而最常见的是分别称为小包的64B和称为大包的128B。小酷在思科的网站找到这么一行“E”文:“throughput of the Cisco 2651XM at the smaller packet size of 64 bytes”,因此小酷认为思科也会随大流用小包64字节来做为自己产品的评测标准,这是不是太牵强了呀?小酷心里感到有点诚惶诚恐,但转念一想,大家都用小包来做标准,这不显得自己的产品更有竞争力些吗?没有必要用大包或更大包、更更大包呀。
但是话又说回来,路由器的吞吐率若没有特别的说明,它的业务数据包应是指最通用的业务,也指的是最普通的LAN TO WAN转发能力。但若是象是VPN这样的业务,那就是绝对是“大包”了(如168位的3DES就是1400个字节的包),因为VPN业务是在公网上传送保密的数据,所以在VPN数据包中要加入很多加密的“字节”,这样的包就非常大,相应的,路由器处理得相对要慢下来,转发能力会相应降低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