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language→→ 语言切换

鸿鹄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

QQ登录

先注册再绑定QQ

查看: 685|回复: 0
收起左侧

Google社交梦之隐私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3 11: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年6月底,Google+ 作为Facebook最有力狙击者的身份诞生,同时以隐私功能作为两者主要区分点;2018年10月,Google+被曝发生重大隐私泄露问题,消费版本被宣布仅剩10个月寿命。

Google+从设想的第一天开始就考虑到隐私问题,而同样是隐私安全问题,加速了这个曾经全球第二大社交网络平台的覆灭。

经历了Google Wave、Google Buzz两款产品的失败,Google开始调整产品方向,转向用户隐私控制,而当时Facebook虽然早已稳坐全球最大社交网络的宝座,但隐私问题已经开始显露出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1年,《纽约时报》曾经有一篇文章表示:Google+ 比Facebook更加注重隐私。其中提到的一点是,Facebook很多功能默认是开启的,这可能会导致你所分享个内容默认是所有人都能够看到的,而可能你还无法察觉,如果想要关闭,Facebook的功能菜单可能会让你崩溃;而Google+在发布内容是否公开,用户是更容易主动选择的,而且能够在不同的圈子里分享内容(现在的Google+策略也许已经发生变化)。

事实证明,Google+的这一策略是对的。长久以来,Facebook一直备受隐私问题困扰,包括2018年最轰动的剑桥数据泄漏事件。很多人认为,之所以用户仍然坚守在Facebook是因为长久以来,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能够替代Facebook。

2011年6月28日,Google+网站服务正式启动,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只能通过邀请注册。凭借Google本身庞大的用户量再加上邀请注册这种手段,吊起了很多人的胃口。仅24天的时间用户量就超过了2000万,Facebook和Twitter达到此成就分别花了1152天和1035天。

因此我们会说,Google做社交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Google+被认为最有可能超越Facebook的竞争者,我觉得Google自己也是这么想的。Google曾强调,用户对隐私的关注和关心用户信息分享方式的产品有着实实在在的市场机会。针对Facebook和Twitter混乱、复杂的用户群租管理及隐私控制问题,Google+ 做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改变,其中圈子功能是最受关注的。

Google+ 推出一个月之后,VentureBeat上发表了一篇文章《5 things Google+ does better than Facebook and Twitter》列出了Google+相较于Facebook和Twitter更好的五个功能,其中第一个提到的就是圈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个功能可以让用户很好的管理关注的人和分享的话题。利用圈子功能,使用者可以发送状态更新至特定的群组。比如说,使用者可以创建一个喜欢音乐的朋友圈子,那麼他就可以只在这个圈子内分享他刚创作的音乐录影带。

Facebook和Twitter也提供选择性分享的功能,但它们的功能有点混乱。用户可以阻止Facebook上某个群组的更新,但真的要实现却很费时间。对于Twitter来说,用户要麼将自己的个人资料完全公开,要麼就完全私密,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的选择。

All in Google+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再次觉得惋惜,Google+握着一首好牌,结果却“四个2把俩王”带出去了。看似重视隐私的Google+做错的第一个决定就是要求实名制注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为了方便找到熟人,Google+要求用注册使用真实姓名,有用户曾经用自己游戏昵称注册,Google取消了他的账号并告知需要使用真名创建账户。更糟糕的事,实名注册的用户个人信息被直接展示在Google+个人主页,而且在发表评论时也会显示真实姓名。这种被用户视作无视隐私的行为,让很多注重隐私的用户对Google+敬而远之,直到3年之后,实名制注册才被正式取消。

Google+在某些方面确实是解决了Facebook、Twitter所存在的隐私问题,但是很长的时间里用户都没有把它看作是一个合格的社交平台去接受它。除了应对Facebook的侵入,Google也一直试图打造一款更方便建立用户之间联系、增强用户粘性的产品,在试图收购Facebook遭到拒绝后,Google+的诞生就成了必然,这种情形下,我们便能够理解Google+犯的那个致命错误的原因。

可能是开头过于梦幻,让Google对Google+更加充满了信心,试图将Google其它产品的用户导向Google+。于是,2011年10月份,Google宣布将Google Reader和Google+整合,并去除了Google Reader下的所有社交功能,造成的结果是Google Reader发布内容分享后,必须访问Google+才能看到,这一举措引起了很多用户不满,一定程度上也败掉了Google Reader这款良心产品攒下的人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事情还没完,2012年初,Google启用新的策略,用户注册Gmail等产品的同时必须填写Google+账户资料,意味着也将成为Google+用户。一时间,很多用户是“被迫”注册Google+,此举也让Google+成为了拥有大量僵尸用户的“鬼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而类似举措受到抵制最严重的是Youtube用户,2013年11月份,Google将Youtube评论系统与Google+进行整合,而更多的Youtube用户希望自己在视频下面的评论是匿名的,因此超过17.5万人联合发起签名活动,要求恢复原有的评论机制。

即便强如Google 也无法逆民意而行,Google 在2014年相继取消掉了这些强制规则,新用户不再被迫注册Google+账户。三年的时间里,Google+以良好的隐私控制为出发点,却又为了急于主推Google+屡屡行错,触碰用户隐私这个敏感地带,在社交功能上又远远无法与Facebook、Twitter 这些成熟的社交平台相比拟,Google在用户的抵制下选择妥协,一定程度上也接受了Google+的失败……

原本Google推Google+的时间就比较晚,这三年里Google+却因为没能掌控好用户隐私的分寸而屡屡受挫,甚至引发了众多用户的抵触情绪。有分析师认为,在Google+一心追赶Facebook的这三年里,Google又错过了移动社交爆发的最佳时机,眼睁睁看着WhatsApp、Snapchat、Instagram等移动社交工具崛起,而不是Google+……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4年成了Google+的分水岭,前三年承担着Google进军社交领域的重任,看名字与Google仅一个符号之差,就能想象到Google曾给予厚望。没想到的是,三年的竞争对手不是Facebook,而是用户,在隐私问题上与用户之间的博弈,几次三番的强制举措,让用户对于自己的个人信息缺乏主动权,这是大忌。

2014年4月,Google+之父维克·冈多特拉(Vic Gundotra)的离职以及Google+内部的人事变动,让Google+的前景变得扑朔迷离。此后的几年里,Google+虽然一直正常运营,但显然已经脱离了Google业务主线,也不再有新的大动作出现,以社交为导向的Google公司只存活了三年。

隐私泄露加速Google+覆灭

如果不是2018年10月份Google的这份公告,我想很多人都快忘记了Google+竟然还活着,更何况对于中国用户来说Google+的生命只有三天。根据Google发布的公告,面向普通消费者的Google+服务将在2019年8月正式下线,企业版还可以继续使用,官方给出的理由是消费版本使用率过低,维护成本高。媒体似乎给出了最真实的原因——严重数据泄露影响近50万用户。

根据华尔街日报,因 API 设计缺陷问题,Google 泄露了近 50 万 Google+ 用户的隐私数据,但却选择不报告该失误,部分原因是担心披露后会引发监管审查和声誉受损。随后Google在博客发文基本证实数据泄露的问题,据了解Google 首席执行官 Sundar Pichai 此前已知晓用户数据遭泄露这个故障,但依然决定不公开披露。Google 分析师认为在尚未确认 API 错误在修复之前的影响程度,而对 496,951 用户的数据进行曝光会不太妥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严重的数据泄露问题+使用率过低,Google+消费版被直接判了死刑。而且事情还没完,数据泄露问题被曝出之后,Google有故意隐瞒漏洞的嫌疑,美国和欧盟已经开始调查此事。

众观Google+这七年,原本承载者Google的社交梦,以隐私安全立足,却也因多种无视用户隐私的强制政策而迅速过气,也因隐私泄露问题加速其覆灭进程,而其社交功能也不过被认为是模仿Facebook 而已,一张好牌打烂,也葬送了Google的社交梦。

原文来自:https://www.linuxprobe.com/google-privacy-issues.html

编辑:冯瑞涛,审核员:逄增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论坛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itemap|鸿鹄论坛 ( 京ICP备14027439号 )  

GMT+8, 2024-4-17 00:52 , Processed in 0.051571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HH010.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